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专题 社会实践 正文

稷心助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总结

作者:时间:2022-07-30点击数:

针对于中国农业、农村的现状,为助力可持续发展,聚焦乡村振兴,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稷心助农”团队以路易达孚“乡村创变者”可持续创业青年行动为依托,带领实践队员聚焦“蔬菜等经济作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开展相关科普以及调研,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与当地村民共同进行实践教学。团队成员们切身体会到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而且也让当地的农民体会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对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了解。对此农学院“稷心助农”志愿服务队依托路易达孚执行计划开展了入户调研科普,走进田间,稷心助农活动。在此基础上,志愿队还开展了稷心同行,探寻红色足迹,助力夏收夏种等系列活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乡村,感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农业农村以及农户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在7月26日-7月30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稷心农情”志愿服务队依托路易达孚执行计划,以“走进乡土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为调研主题,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实践队员带着调研材料,和农户、村干部、种植基地农场主等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在多方面交流后,了解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各村庄对于环境整治的重视,村干部认真完成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实施公厕改革并进行定期维护、委派专人整理村庄环境、整治不环保行为,新农村建设在国家的领导下顺利开展。

实践队员走进农户,深入宣传百千万工程、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政策和农业发展新形势,让科普资源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同时结合专业优势与特色,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此次科普宣传活动,重点向农民科普了农业技术知识和农村生产生活常识,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农民的密切联系,使更多的农业政策惠及百姓。

7月15日至7月19日,农学院“稷心助农”团队分别走访张北县、石家庄、沧州、廊坊等地进行暑期下乡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队队员走进田间,围绕“可持续农业”对当地农户展开调研,在和农户的采访交流中了解到农户对于可持续农业的认识较浅,乡村振兴亟待人才的回归。另外采访中得知当地农户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实践队员结合自身所学和请教老师后,及时科普种子如何正确选择,并且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地情地况,有针对性的做好规划,对农户进行宣讲指导,积极为农户讲解可持续农业理念的含义和意义,宣传国家政策,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走基层、接地气、察民情,深入了解,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受,在勤学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中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实践队也将继续为农户科普品种选择、科学播种、节水灌溉、科学用药等可持续农业生态技术,助力农户丰富农科知识。

7月31日,依托于路易达孚“乡村创变者”可持续农业青年行动,农学院“稷心助农”志愿服务队走进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软枣猕猴桃种植推广基地--秦皇岛市晴萱家庭农场。

在了解过程中,董大哥介绍说,政府十分支持开展软枣猕猴桃种植,当地市长、区长、农业农村局等政府领导多次参观指导工作,为山海关软枣猕猴桃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在政府引导牵线下,联合当地院校研究软枣猕猴桃的价值。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广下,董大哥带领周围农户种植软枣猕猴桃,提供种植技术和知识,全力帮助农户发家致富。

8月5日开始,部分实践队员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活水乡阉圪道针对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太行菊展开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观察,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在海拔高度800米处发现几株太行菊分散生长在山坡岩石上。

实践队员走进当地农户,发放太行菊科普明白纸,纸中简述了太行菊的性状、价值和当前的濒危状况,呼吁农户共同保护太行菊,保护珍稀濒危资源,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保证物种资源的丰富性。

7月25日-7月27日,农学院“稷心农情”志愿服务队以路易达孚知行计划为依托,带领实践队员在农村、社区以及基层一线公益服务类岗位,开展课业辅导、科普宣传农业知识、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

实践队员裴欣月积极参加当地开设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教育小学生要珍惜粮食、敬爱父母。队员杨晰为孩子们讲述党史故事和李保国教授的感人事迹。孩子们为先辈们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触动,同时在他们心中也种下一颗名为“红色精神”的革命种子。同时实践队员为孩子们科普自然植物知识。小朋友们对植物生长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他们能有所收获,将来用优异成绩报效祖国。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通过和小朋友们互动交流,开展农业知识、植物知识等的科普活动,提升当地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促进了我院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

大学生支教的群体志愿服务模式体现了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的基本特征,不仅承担着弘扬团结友爱社会风尚的责任,也承载着引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职责和义务。

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深入了解家乡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稷心农情”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以“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暑期红色之旅

在参观邯郸博物馆内的历史文物后,索佳慧同学感慨到:“看到革命烈士穿过的棉衣,用过的东西,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历史是透明的,通过文物清楚地知道战争的残酷和事实的真相。

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农学院“稷心农情”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深刻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认真学习党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用灿烂青春书写新时代的华章,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将党史教育和农业政策、知识讲解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牢记初心与使命,切实为中国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由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稷心农情”志愿服务队的专家教师、硕士、本科共同组建的师生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奔赴河北省各地,开展了“田野里的党课 助力夏收夏种”系列社会实践主题活动。

在张北坝上工作30多年的张立峰教授一边带领实践小分队师生进行冷凉蔬菜栽培节水技术的指导,一边说“做农业科技研究,就必须到实地去。环境恶劣磨练人的意志,但也给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机遇”。

实践队员研究生闫宝月深有感触的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对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一代代农学人坚守坝上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明白了作为农学人身上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们一定以李保国、张立峰老师为榜样,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着眼于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助于农民增收的研究愿景,为专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田野里的党课,助力夏收夏种”是农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推出社会实践特色活动,将党课搬进田野里,将党旗插在科技的最前沿,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党史教育和农业政策、知识讲解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牢记初心与使命,让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为中国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给实践队员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内涵,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带给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承发扬“太行山精神”和“两个道路”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我们相信中国的乡村未来会越来越好,可持续发展也会一路平坦。